一秒钟下好一部电影?网络成了一个硬盘?高铁上也能畅快享受网络?这些似乎还有些遥远的事情,很可能3年后就会实现了。而这一切,源于5G的来临。
不少人可能会发现,近一年来,5G成为通信科技界的关键词常常“抛头露脸”,这不,近期关于5G建设发展的重大消息频频出现。近日,广东移动在国内率先于广州大学城开通5G基站,并进行了5G外场测试。随后,广东联通联合厂商在深圳开通5G基站,也进行了外场测试。而在刚刚结束的2017世界移动大会——上海展上,5G建设成为主题之一,众多企业“抢滩”,纷纷发布自己的战略,展露阶段性研发成果。
作为公众而言,你是否还记得4G广泛普及带来那些冲击和快感?如果当时的你是欣喜的,那么,当5G到来带给你前所未有的变化时,你可能会更加惊讶不已。但对于5G,有的人可能会说:“不就是速度变快了嘛!”如果你仅仅是这样去认识5G时代,那你可就OUT了!
事实上,5G并非4G+1G,相比较2G、3G、4G,5G将突破个人业务范畴的局限。这意味着,5G并不是单单指向“比4G更快”。那么,5G究竟“神”在哪?有什么值得我们期待?它到底能带给我们多少改变?本期科技能见度我们带你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……
■并非只是概念
5G成果频出2020年或将商用
赶在2017世界移动大会——上海展之前,广东移动、广东联通先后在广州和深圳开通5G基站。广东作为全国首批5G试验的重要阵地,接连迎来新成果。
基站的设立在5G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广东移动、广东联通的5G基站,均是为5G外场测试准备的,这一测试是实现5G商用的重要环节。在广州大学城,记者看到,新开通的5G基站,是在原有站房的基础上设立5G设备。现场测试时,工作人员可通过距离基站数百米的终端阅读包括速率在内的5G网络运行效果。
广东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此次开通的5G基站完全基于5G的新空口协议,但目前测试终端大概有车头那么大。接下来,终端的便携化是5G发展必须攻克的难题。
记者获悉,移动、联通开通的5G基站,采用的均是中兴通讯研发的5G产品,而外场测试则采用中兴通讯提供的5G整体解决方案。方案包括无线接入网、测试终端和虚拟核心网等端到端设备,试验频段使用3.5GHz,采用MassiveMIMO、LDPC编码等5G关键技术。
中国移动在广州开通5G基站后,在上海也开通了5G基站。年内,中国移动还将在全国范围内把试验城市扩大为5个。
在三大传统运营商中,中国移动第一家提出了5G发展路线图,其计划在2020年实现5G全网商用。
中国电信的5G开放实验室则分别位于上海、北京和广州,其5G部署的总体规划是2016年—2018年完成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概念验证,并提出4G向5G演进技术方案以及开展部分关键技术实验室测试与外场试验,2019年建成若干规模预商用网,2020年实现5G商用的目标。
中国联通则计划下半年寻找2—4个城市进行5G的技术验证和组网验证,明年会在5—6个城市按照三层网的架构,进行室内外协同等相关试验,在2019年会按照预商用的条件进行规模部署,在2020年实行更大规模的5G网络部署。
在2017世界移动大会——上海展上,记者便看到了华为、中兴等系统设备商带来的5G预商用产品及解决方案。华为展示了5G服务化核心网样机等,中兴推出的则是5G高低频系列化预商用产品,支持3GPP 5G NR新空口协议,支持业界5G主流频段,采用Massive MIMO、Beam Tracking(波束跟踪)、Beam Forming(波束赋形)等5G关键技术。
节选自人民网